隨著配電網技術持續深入發展,國家電網針對一二次設備設計標準和檢驗規范不斷完善和標準化,各終端廠家設計技術差異越來越小,為配電終端可靠運行和大批量到貨檢提供了技術性保障。 新一代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涉及的終端數量多、種類繁雜,大量終端接入主站的聯調工作需由主站人員發起,現場人員配合主站按照“三遙”信號定義逐一通過配電終端測試儀手動模擬仿真,再由主站人員比對分析信號變化評判。 這種聯調方式占用了主站人員大量工作時長,調試過程依靠人工核查,容易出現疏漏,測試報告不完整,終端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目前國家電網要求大批量終端到貨全檢或抽檢,各地技術人員缺乏,檢測設備落后,使得檢測工作大打折扣。 近幾年,配電行業在不斷嘗試和探討批量自動化檢測模式,如就地閉環自動化測試并自動生成檢測報告,但后期隨著調試安裝上線暴露出諸多問題。 比如終端通信加密下無法閉環測試、終端版本存在多次修改不可控風險、倉庫和現場需要多次調試上網、調試報告和主站數據不一致、存在不按主站要求配置參數進行粗暴對點(如過流I/II/III段保護同時動作上報主站)等問題。 為了規范配電終端接入主站的流程,提高聯調過程中主站對實時數據的智能識別程度,實現各類配電自動化終端接入的自適應調試和檢驗,進行復雜工作標準化、簡單化的系統研發顯得尤為迫切。
為解決上述問題,武漢豪邁研發了以配電主站為中心和多臺配電終端測試儀融合集成一體化的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 配電主站與各區域配電之星-P2200 配電自動化終端測試儀(4G版)通過認證4G安全加密無線建立鏈路實現數據交互,配電主站接受配電之星-P2200命令實現對待調終端報文過程的感知并轉發報文至測試儀,配電之星-P2200通過“三遙”點表編制測試邏輯方案,自動逐項驅動測試儀模擬量組合輸出和位置變化,實現終端性能和功能以及FA功能的驗證并出具結論。
該算法可在主站無人值守下完成主站對點工作,同時也對終端采樣精度、終端保護定值校驗、FA邏輯驗證、加密模塊檢測等同步驗證。 自動生成防止人為修改的加密測試報告,并上送至主站方便查看和存檔。 系統測試方案只允許特定權限人員編輯和修改,測試人員只需簡單接線后導入測試方案至配電之星-P2200實現自動化測試,并且支持在不同區域開展多臺配電之星-P2200同時進行測試。 以自動化過程代替傳統手動聯調模式,測試過程智能化、自動化、透明化,提供方便易用的測試方案管理維護,降低現場工作量及工作難度,減少人工操作,并有效整合至配電網運行支持平臺,提高了終端測試工作規范水平,初步建立起測試工作計劃管理系統。

測試平臺主要應用在配電終端倉庫聯調、現場安裝驗收、投運運維等場景,傳統倉庫一般配有閉環配電終端測試儀,雖然傳統本地自動閉環調試方法可以減少工作量和提高調試效率,但由于本地閉環沒有采用加密方式使得數據真實有待驗證,最終還需和主站重復聯調。 通過測試平臺可以規范調試過程,數據自動加密上送至主站確認。 若投運過程中巡查發現終端運行異常,可通過測試平臺監視和分析終端報文,不需和主站電話溝通,通過可視化數據分析就地排查問題。
1)大大降低了測試工作的難度及復雜性
使用傳統配電終端測試儀完成聯調工作時,要求現場技術人員可熟練操作軟件,對各終端廠家的對點信號以及保護邏輯有一定掌握和運用能力,通過點表描述,現場快速實現多狀態組合控制輸出以完成點位上送。 現場技術人員根據測試點號逐項手動調節控制輸出,主站人員通過電話與上送數據進行比對評判,工作繁重耗時。 通過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技術人員只需簡單接線和操作軟件,測試過程無需主站人員參與,極大簡化了倉庫聯調和現場驗收工作。
2)大大提高了測試工作效率
采用傳統聯調方法時,現場人員需要排隊等待主站進行計劃聯調安排,可能因為某臺配電終端出現突發問題而延長聯調時間,以致其它計劃聯調配電終端需考慮因時間調整帶來的不可控因素。 測試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配電專業技能,理解各配電終端聯調算法上的差異性,保證聯調工作的連貫性和時間控制精細化。 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不但簡化了倉庫和安裝現場測試復雜度,并在此基礎上支持多臺配電終端測試儀并行同步開展聯調工作,各區域同時發起聯調工作,主站程序自動響應請求并建立各終端聯調任務,無需主站人員參與下實現1+N模式聯調,極大提高了測試工作效率。
3)多重環節保證聯調報告數據真實性和評判客觀性
傳統聯調是主站核對上送點號做為評判的依據,一般對動作過程產生的SOE記錄和本地動作時間不做具體要求,而現場測試人員因為時間計劃緊急,施加大電流和長時限來同時完成多項保護邏輯SOE上送(比如過流I/II/III段保護同時動作上報主站),測試方法不符合到貨檢要求,無法保證保護定值校驗真實性。 同時,現場和主站測試報告均由工人錄入無法保證數據真實客觀,主站人員無法全方位管控現場人員測試過程,比如按要求需通過保護邏輯實現遙信上送卻通過短接硬節點強制上送信號。 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的編制測試方案由高權限人員管理和修改,判評過程自動由配電終端測試儀根據終端SOE故障記錄和動作時間分析自動評判,自動生成加密可讀測試報告,并上傳至主站展示和存檔,防止生成報告人為修改和人工誤判帶來的不可控風險。
4)極大提升測試工作的信息化、網格化管理水平
通過手動聯調需要紙質錄入,文檔零碎為科學化數據管理帶來難度,隨著終端上線數量越來越多,電子化報表管理和分析是大勢所趨,把紙質轉化為電子報告需要額外人工投入工作,并且以往現場手動錄入測試報告和主站手動報告很難融為一體。 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通過自動逐項完成測試并自動生成報告上傳至主站,現場測試人員無需手動記錄測試報告,主站人員只需查看測試報告完整性即可,避免手動錄入效率低下,滿足電子化管理要求,實現測試系統與信息化主站管理系統的高度融合集成,將測試記錄、測試報告提交至配電網運行支持平臺系統。
5)具備成熟的用戶群體支撐
隨著配電終端深入應用,就地閉環調試過程中也發現一些不足,比如加密方式下不能實施閉環自動測試,需要修改投運參數才能就地閉環會導致破壞程序一致性等。 通過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配電終端測試儀采用無線方式與真實配電主站形成自動閉環模式,目前已實現和主站廠家(南瑞科技、東方電子、積成電子等)的接口開發和測試,在四川、湖北、廣東等地區陸續開展調試工作,獲得用戶高度認可與好評。
6)具備完整測試用例數據庫支撐
使用傳統配電終端測試儀聯調時,測試人員對配電終端保護邏輯理解程度決定著聯調效率高低。 在終端廠家數量繁多,時間任務緊迫的情況下,測試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各廠家聯調方法。 智能機器人1+N模式測試平臺通過不斷進行現場測試完善測試用例數據庫,排查各終端廠家算法差異,實現兼容性測試過程,適用于各廠家測試一致性要求。 目前包含的主要測試項目有開關位置、彈簧未儲能、就地控制、電壓基本誤差、電流基本誤差、遙測測試、相過流I/II/III段保護、零序保護I/II段保護、高頻保護動作、低頻保護動作、零流加速、過流加速、一次重合閘、二次重合閘、閉鎖重合閘、閉鎖分閘、閉鎖合閘、失壓分閘、得壓合閘、X時間閉鎖合閘、Y時間閉鎖合閘、開關一側失壓合閘動作、控制回路斷線告警、重合閘壓板、保如云壓板、分段信號檢測、聯絡信號檢測、饋線自動化功能檢測、繼電保護功能投入檢測等。